鐵道記憶 「鐵路嘉年華」
那麼,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鐵道。談到鐵路遺跡的活用,在小樽就非這位人物莫屬!我們專訪了NPO(譯者按:非盈利團體)法人「北海道鐵道文化保存會」理事長清水道代女士。
「北海道鐵道文化保存會」是擁有40名會員的NPO非盈利組織,致力於博物館展示車輛的保存義工活動及手宮線遺跡的活用等工作。擔任理事長的清水先生竟已高齡82歲!自2008年NPO非盈利組織成立之初,他便以創始成員身分持續活躍至今,始終精力充沛地投入各項活動。
平日於小樽市綜合博物館本館內博物館商店工作的清水女士。由於店內販售僅此處獨有的原創商品,據說連鐵道迷也會專程造訪。目前正熱賣中由「北海道鐵道文化保存會」策劃、以「印章串連廢線之旅」為主題的「廢線印章集」!
想和清水女士聊天的話,就去博物館走走吧!
現正招募會員!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隨時洽詢。
關於手宮線廢線跡地,前任理事長曾表示:「若不善用這份珍貴的歷史資產,其價值終將消逝」,由此開始思考可行的活用方案。當得知岐阜縣神岡鐵道廢線跡地成功轉型為自行車道後,據悉小樽市也曾實際在手宮區域試行自行車通行計畫。
其後,承接六輛礦車後,正式展開了奠定現今「軌道嘉年華」基礎的企劃。當時雖苦於營運人力不足的問題,但隨著獲選為北海道遺產「小樽的鐵道遺產」及日本遺產「炭鐵港」的認證,逐步建構起由高中生、市民及市公所職員組成的義工體系。
過去於手宮側實施的礦車運行,因散步道整修工程之故,現已能改至中央通側舉辦(!),因而更廣為遊客所知。知名度持續攀升,據悉現今每年約有2,300人次使用此服務。


昔日這裏雜草叢生,甚至被認為無法進入的鐵軌遺跡。如今隨著場域活化,對當地居民而言,這條曾是生活一部分的鐵軌彷彿重獲新生,或許正是令人欣喜又懷念的風景。據說清水女士還收到這樣的玩笑:「小火車倒是沒問題,但別讓火車跑過來喔,不然衣服會被煙熏髒的。」
「民之力」的真正實力展現「花與鐵路的散步徑」
當小火車開始運行後,他們又開始關注散步道的維護問題。為了打造讓人想再次造訪的場所,並規劃通往北運河的動線,他們與小樽市政府協商後,自2015年起著手整修花壇。雖然七名會員平均年齡約75歲,人力仍顯不足,但在義工們的協助下,他們持續踏實地推進這項工作。
如今從壽司屋通到舊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小樽支店之間,共設置了十六處以枕木圍成的花壇,為過往行人增添賞心悅目的景致。清水女士等人表示,正因能聽見散步中的幼兒園孩子歡笑聲,看見介護機構的住戶們觀賞花朵時展露的喜悅,更感受到人們對此的期待,才讓這項活動得以持續進行。
▼我們請教了清水女士關於手宮線舊址的推薦景點!
「這裏的四季景致絕美呢,春日櫻花、夏日綠意、秋日紅葉、冬日雪燈,各有其魅力。站在中央大道上左右眺望,更能親身體驗鐵軌綿延不絕的壯闊景象。實際造訪後會發現,每個街區都擁有獨特風貌,這點也頗具趣味。雖然只是夢想,但若能在手宮線舉辦朝市該多有趣啊!讓人能買到現煮咖啡、現烤麵包、雜貨與食材,若能創造出熱鬧的市井風景就太好了。」
■步行感受港口與鐵道
從JR小樽站往手宮方向步行,轉眼便抵達港口與鐵軌交會之地。短短數百公尺內,鐵道歷史與港口記憶層層交疊。與其只是「觀看」這片區域,親身踏足探索或許才是小樽觀光的精髓所在。透過認識歷史與當代樣貌,感受風景的方式也將隨之改變。請務必在閱讀《小樽通》後,親自踏上這段漫步之旅!

小樽通 編集部 永岡朋子
在小樽運河與小樽港之間的小辦公室裡,與支持小樽觀光的夥伴們日日奮鬥。同時也負責網路雜誌《小樽通》的撰稿工作。雖然一直熱愛拍攝小樽風景,但最近完全無法活動,真希望能重新開始創作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