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

2025/10/15

《小樽的街頭巷尾》漫步① ~稻穗・仲見世通~㊤

 移居小樽迎來的第五個春天。因緣際會下,被邀請撰寫「小樽通」專欄。雖說寫作經驗不多,但內心懷抱的憧憬卻比誰都強烈,立刻便欣然應允。

文章主題是「小樽的街道」。小樽擁有眾多街道。充滿歷史感的建築、令人興奮的小巷、視野開闊的下坡路。每條街道都獨具特色,對於像我這樣常步行移動的人而言,這真是相當吸引人的主題。

想採訪的街道雖有數條,但其中最先浮現腦海的地點是—

※本文內容基於發佈時之資訊。最新資訊請逕洽各設施。

從「都通」商店街一窺知情者方知的「名巷」

從「都通」商店街的電器館大樓往港口方向延伸而下。有一條名為『稻穗・仲見世通』的小巷。
其實我曾造訪過此地,從「都通」商店街可見的可愛招牌,以及懷舊氛圍的小巷風貌,不知為何深得我心。
這次就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這條『仲見世通』吧。

「都通」商店街的電氣館大樓前方往海面方向延伸 ※紅色箭頭所指方向

與「仲見世通」共同走過六十餘載的【みよ福】(Miyofuku)

說到『仲見世通』商店街,首推此處!
創立於1962年,是整條街最古老的老字號壽司店「みよ福」。

即使是從未去過的人,想必也曾見過這個招牌吧?

店裡擺放著許多在旅途收集的通行手形
(譯者按:以前的通行證,好像現代的護照)
溫馨的氛圍令人感到暖心

「上」握壽司
若選擇吧檯座位就能親眼看著師傅現點現做


壽司簡明的分為「生」、「上」、「特」三種類型。這次品嚐了「上」握壽司。生魚片幾乎都採用北海道產,美味自不待言,份量更是相當驚人!

邊吃壽司邊與老闆岩澤輝雄先生和老闆娘交談。

岩澤先生)現在應該有很多人不知道『仲見世通』這個名字了吧?!

休假時夫婦倆常去旅行的岩澤老闆與老闆娘

這種事可能嗎?…不,確實可能存在。
其實在這次採訪之前,我雖然聽過「仲見世通」這個名字,卻始終不清楚它究竟指的是哪條街道。
只聽說過「有みよ福壽司店的街道」,頂多會恍然大悟:「啊~!就是那條街啊!」
如今知名度或許已大不如前,但據說當年這裡曾是小樽最繁華的街區。

據說,短短六十公尺的街道上竟有近二十間店鋪鱗次櫛比。街道長度雖未改變,店鋪數量卻是當今的兩倍之多。

在『仲見世商店街』見證了逾半世紀光陰的岩澤夫妻,他們心中定有些心得吧?

岩澤先生)比起領先一步、兩步,我更注重的是「半步之先」。


「半步之先?」
「放眼未來」這個詞常聽人說。但「半步之先」……這不甚熟悉的詞彙,總讓人忍不住要再問一次。
岩澤先生談到,經營店鋪這麼多年以來,經歷了許多變遷。

岩澤先生)時代變遷,下班後前來小酌的客人也比從前少了。新冠肺炎疫情蔓延、物價上漲、外國觀光客增加等重大變革,至今仍歷歷在目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絕不能抱持著「一切如舊」的想法。正因如此,與其目光總投向遠方,不如專注於眼前的稍微遠一點的目標,踏實地一步一步努力耕耘才至關重要。


原來「半步之先」這個詞彙蘊含著這樣的深意。

『みよ福』據說不僅吸引小樽市內及北海道內的顧客,甚至連道外甚至海外的回頭客也慕名而來。確實,這裡散發著令人不經意踏入後,便會萌生「還想再來」念頭的舒適氛圍。

不僅是美味的壽司,兩位不拘小節的真誠人品,或許正是深受許多老主顧喜愛的原因。

『小樽みよ福』
小樽市稻穗2丁目13-16 仲見世通
電話 0134-22-3429
營業時間 12:00~21:00 ※中途有休息時間
固定公休日 週一・週四・週日

※本文翻譯自小樽觀光協會網上雜誌【小樽通2025夏号

作者



小樽通編集部 小竹多聞

生於廣島縣,生長於愛知縣。雖愛北海道的雪,卻怕寒冷。在小樽的樂趣是完成想去的店家清單(154/263)


2025/10/06

7個小樽的故事④ 充滿活力的港口和鐵路㊦

 

鐵道記憶 「鐵路嘉年華」

那麼,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鐵道。談到鐵路遺跡的活用,在小樽就非這位人物莫屬!我們專訪了NPO(譯者按:非盈利團體)法人「北海道鐵道文化保存會」理事長清水道代女士。

「北海道鐵道文化保存會」是擁有40名會員的NPO非盈利組織,致力於博物館展示車輛的保存義工活動及手宮線遺跡的活用等工作。擔任理事長的清水先生竟已高齡82歲!自2008年NPO非盈利組織成立之初,他便以創始成員身分持續活躍至今,始終精力充沛地投入各項活動。

平日於小樽市綜合博物館本館內博物館商店工作的清水女士。由於店內販售僅此處獨有的原創商品,據說連鐵道迷也會專程造訪。目前正熱賣中由「北海道鐵道文化保存會」策劃、以「印章串連廢線之旅」為主題的「廢線印章集」!


想和清水女士聊天的話,就去博物館走走吧!


▶北海道鐵道文化保存会
公式網頁
Facebook


現正招募會員!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隨時洽詢。

關於手宮線廢線跡地,前任理事長曾表示:「若不善用這份珍貴的歷史資產,其價值終將消逝」,由此開始思考可行的活用方案。當得知岐阜縣神岡鐵道廢線跡地成功轉型為自行車道後,據悉小樽市也曾實際在手宮區域試行自行車通行計畫。

其後,承接六輛礦車後,正式展開了奠定現今「軌道嘉年華」基礎的企劃。當時雖苦於營運人力不足的問題,但隨著獲選為北海道遺產「小樽的鐵道遺產」及日本遺產「炭鐵港」的認證,逐步建構起由高中生、市民及市公所職員組成的義工體系。

過去於手宮側實施的礦車運行,因散步道整修工程之故,現已能改至中央通側舉辦(!),因而更廣為遊客所知。知名度持續攀升,據悉現今每年約有2,300人次使用此服務。


昔日這裏雜草叢生,甚至被認為無法進入的鐵軌遺跡。如今隨著場域活化,對當地居民而言,這條曾是生活一部分的鐵軌彷彿重獲新生,或許正是令人欣喜又懷念的風景。據說清水女士還收到這樣的玩笑:「小火車倒是沒問題,但別讓火車跑過來喔,不然衣服會被煙熏髒的。」


「民之力」的真正實力展現「花與鐵路的散步徑」

當小火車開始運行後,他們又開始關注散步道的維護問題。為了打造讓人想再次造訪的場所,並規劃通往北運河的動線,他們與小樽市政府協商後,自2015年起著手整修花壇。雖然七名會員平均年齡約75歲,人力仍顯不足,但在義工們的協助下,他們持續踏實地推進這項工作。

如今從壽司屋通到舊日本郵船株式會社小樽支店之間,共設置了十六處以枕木圍成的花壇,為過往行人增添賞心悅目的景致。清水女士等人表示,正因能聽見散步中的幼兒園孩子歡笑聲,看見介護機構的住戶們觀賞花朵時展露的喜悅,更感受到人們對此的期待,才讓這項活動得以持續進行。

 

一般而言,鐵軌區域是禁止進入的,但手宮線舊址沿線卻能自由行走。遊客們在此隨心擺出各種姿勢留影,使此地逐漸蛻變為觀光景點。此外,由於道路並非坡道而是平坦路面,據說許多市民也常在此通勤或散步。無論是觀光客或市民,這裡都成為了共同休憩的場所呢。

我們請教了清水女士關於手宮線舊址的推薦景點!

「這裏的四季景致絕美呢,春日櫻花、夏日綠意、秋日紅葉、冬日雪燈,各有其魅力。站在中央大道上左右眺望,更能親身體驗鐵軌綿延不絕的壯闊景象。實際造訪後會發現,每個街區都擁有獨特風貌,這點也頗具趣味。雖然只是夢想,但若能在手宮線舉辦朝市該多有趣啊!讓人能買到現煮咖啡、現烤麵包、雜貨與食材,若能創造出熱鬧的市井風景就太好了。」


步行感受港口與鐵道

從JR小樽站往手宮方向步行,轉眼便抵達港口與鐵軌交會之地。短短數百公尺內,鐵道歷史與港口記憶層層交疊。與其只是「觀看」這片區域,親身踏足探索或許才是小樽觀光的精髓所在。透過認識歷史與當代樣貌,感受風景的方式也將隨之改變。請務必在閱讀《小樽通》後,親自踏上這段漫步之旅!




小樽通 編集部 永岡朋子
在小樽運河與小樽港之間的小辦公室裡,與支持小樽觀光的夥伴們日日奮鬥。同時也負責網路雜誌《小樽通》的撰稿工作。雖然一直熱愛拍攝小樽風景,但最近完全無法活動,真希望能重新開始創作!

※本文翻譯自小樽觀光協會網上雜誌【小樽通2025秋号